正在准备IPO的苏州银行,接连卷入商票贴现违约,对于银行来说,业内人士认为需要对贷款用途加大严厉监控。
正在A股排队的苏州银行近来收到一张淮安银监局的罚单,由于“贷后资金监控不力,贷款资金被挪用作为商票保贴业务质押存单”而被罚款20万元,而这已不是苏州银行第一次与商票类的问题扯上关系。
据去年12月苏州银行在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苏州银行存在3起尚未了结、与同一贴现事件相关的诉讼案件,涉及银行4家,涉诉金额达4.5亿元,当中颇为错综的银行间诉讼关系,仍是事关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不同于此前爆发多起纠纷的银行承兑汇票,那么商票之于银行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会有哪些风险?如何防范?为此《投资者报》记者特别采访了熟悉商票业务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并采访了苏州银行。令人遗憾的是,截至记者发稿前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发去苏州银行董办邮箱的采访提纲也未有任何回复。
商票保贴质押涉贷后资金
在监管核查中,苏州银行违规使用贷款的问题被曝光。
根据处罚公告,苏州银行淮安支行因“贷后资金监控不力,贷款资金被挪用作为商票保贴业务质押存单”违规被当地银监局罚款20万元,实际是贷款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但由于去年以来银行票据类纠纷屡受关注,由而在本次苏州银行受罚中出现的“商票保贴”也让市场感到兴趣。
商票即商业承兑汇票,由出票企业签发,委托付款企业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的票据,主张商业信用,而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
既然商票的开具过程无需银行信用介入,那么“商票保贴业务”又是怎么回事呢?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当收受票据的一方有资金需求时,会拿着未到期的商票向银行贴现,但商票的市场接受度普遍不高,因此可能需要企业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再提供额外的质押。
“贷款资金被挪用作为商票保贴业务质押存单可能就是把给客户的贷款反用在抵押上了,贷后资金的走向要根据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要求采取受托支付,贷款资金严禁回流。”
据该人士介绍,自家贷款被用在自家保证金或质押的情况在银行不是没有,但一般内部自查即能发现,暴露出去得少,即便跨行也会参考征信系统数据,虽说贷后问题防不胜防,但如果银行真正实地考察还是会有所发现,只是仅从罚单尚无法看出苏州银行受罚所涉贷款来源是本行还是他行,而苏州银行也未对此做出回应。
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虽然银行对贷款用途有着严厉地监控,但私下将资金挪作他用仍在市场上广泛地存在着。“此类事件如果监管不力,可能会给银行带来贷款损失的风险,例如严格授信管理和信贷资金用途,以便从源头上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转贴现商票陷纠纷
但是,商票出现的频率上升让人担心其背后隐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受罚也不是苏州银行第一次牵扯进商票产生的问题。正处于筹备IPO敏感阶段的苏州银行去年年底在证监会网站披露招股书当中也提到了涉及4.5亿元的商票贴现纠纷。
据了解,这些诉讼案件的主角之一鄂尔多斯农商行向苏州银行转贴现一批商业承兑汇票,苏州银行转贴现至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再转贴现至民生银行三亚分行,最终票面金额6亿中有5亿元到期后无法兑付,由而民生银行追索宁波银行,宁波银行追索苏州银行,苏州银行也表示将不排除进一步追索鄂尔多斯农商行。
“不论商票还是银票,贴现的利益都是一样的。”在业内人士看来,票据业务的不断发展不仅是企业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率主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谋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商票到期无法兑付,要看之前贴现的银行与相关方的协议如何约定,是否加了保兑和承兑的承诺,如果是要先行垫付再找企业兑现,理论上经过你的手再转出去是要受影响的,例如最终还款人还不上钱,但同业之间可以协商。”深圳某商票业务管理者对《投资者报》记者说:“附加保贴函后的商业承兑汇票基本功能可视同于银行承兑汇票,可作为企业用于支付的资金融通的重要信用工具。”
在业内看来,如果银行在商业承兑汇票后加具保贴函,持票人就可以得到银行贴现的承诺,在票据未到期前,通过向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融通资金。而票据到期后,由银行向承兑人提示付款,由此这也被视为一种不确定的风险。
对此,苏州银行在招股说明书中也写到如果法院做出不利于该行的判决,可能对其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数据显示,苏州银行2015年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这笔涉诉款项占2015年盈利的1/4。
商票风险防范引重视
所以,商票保贴业务现在各家银行的业务占比不大,但这一块风险确实相对高很多。而与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较多出现在商票的流转过程中。
“企业客户在缺少资金时向商业银行进行票据贴现,为融通资金,贴现行再向其他商业银行进行转贴现,贴现行赚取的是票据市场的利差。在市场资金紧张时,转贴现利率上升,甚至高于贴现行买入时的利率,会给贴现行带来利率风险,严重的还将引发流动性风险。”所以票据转贴现也并非没有风险。
“票据业务的大量升级加剧了风险的可能,一方面,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意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将票据贴现业务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力度。但是,票据融资业务超规模增长背后蕴藏着的风险开始逐步显现,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金额也在不断加大,落到银行防范还需谨慎再谨慎。”上述商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