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动态 > 九盛分享
九盛分享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重大判断 至少六个方面

发布者:凤凰财经综合 编辑:九盛投资 日期:2016-11-14

   本届中共中央成立以来,历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有新的重大判断。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201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着力防控债务风险”。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总之,近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先对中长期发展形势作出判断,然后,安排和部署下一年工作,都是先务虚、再务实。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务虚和务实两个方向上均会有新动作。从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出发,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少需要明确六方面导向:一是对经济发展阶段作出新的判断,明确要求巩固经济由降转稳的基础,引导经济走上新的增速轨道;二是就更好推进结构性改革作出新的部署;三是就加快动能切换作出部署;四是就全面有效推进改革作出部署;五是就抑制资产泡沫作出全面部署,抓紧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六是积极稳妥制定年度目标,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

   一、巩固由降转稳的基础,引导经济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首次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今年10月28日,政治局会议表示“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FOST认为,这是中央总结近年经济增速、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和动力转化等方面新情况后作出的重大判断。就这四方面的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等有全面具体论述。我们不再赘述。

   FOST想强调的是关于引导经济在新的增速平台稳定运行的问题。1992年-2010年的近二十年间,尽管亚洲金融[0.00%]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波动,中国经济总体运行在10%左右的增速平台上,其潜在增速在10%左右。2011-2015年GDP增速分别为9.5%、7.9%、7.8%、7.3%和6.9%,今年很可能是6.7%,而且今年各个季度同比增速均是6.7%,总体上,快速减速阶段已经过去,经济由降转稳的特征明显。目前6.7%的增速已经接近了学界认为的现阶段经济增长潜在增速。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称,目前经济增速已非常接近底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2010年10.6%的经济增速,持续调整到2015年的6.9%,到今年前三季度稳定在6.7%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初步稳定在中高速增长的平台上。”

   FOST认为,从中长期战略角度看,经过几年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从明年开始,需要考虑引导经济转向在6%-7%增速平台上稳定运行。这个平台就是所谓的“中高速增长”平台。如果能在这个新的增速平台上运行5-10年,则能够顺利实现十八大和“十三五”的战略目标,推动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再上一个大台阶。

   受中长期战略导向变化的影响,当局对明年经济增速的态度可能不同于今年。今年年初,当局认为经济仍然面临很大下行压力,对经济减速是有心理准备和政策准备的,对经济减速也是有一定容忍度的。因此,在前三季度经济稳定在6.7%之后,当局才作出了经济走势好于预期的表态。明年,当局恐怕不希望经济继续减速,而是希望经济止降转稳甚至略有回升。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平稳转向新增长平台的战略目标。

   二、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事求是地完善政策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随后,中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的主线。今年10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实际,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这些安排看,显然,明年的主线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然,去年年末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经过今年的启动和推进,五大任务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明年相关政策需要作出适应性调整。

   7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预计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对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作出评估,就所谓的“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作出进一步说明,一些政策需要完善。

   具体而言,去产能方面,今年煤炭钢铁去产能目标预计都会超额完成,两个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发改委强调目前煤价上涨有非理性成分,钢材价格和煤炭价格上涨不可持续,下一步,要坚定不移推进去产能。FOST预计,明年煤炭去产能规模目标可能会有所调整,钢铁去产能规模目标不低于今年目标,两行业推进去产能的方式会更多考虑市场化方式。不久前,新华社曾发文表示,去产能要更多转向兼并重组。11月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在全联冶金商会去产能促转型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发改委在组织编制去产能实施计划。2017年压减产能不少于2016年,将是钢企去产能攻坚克难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将加大钢企整合力度,重点推进兼并重组。”

   去库存的重点要转向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方法主要是棚改货币化安置、引导农民进城、引导高校毕业生流向三四线城市。

   去杠杆方面,政策文件新近已发布,国务院同意建立了由发改委牵头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接下来肯定要细化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债转股试点。同时,要实质性处置一批僵尸企业。不久前,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铁腕治理,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

   降成本工作,预计会继续降税减费,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可以考虑下调。继续减轻企业用工成本,“五险一金”仍有下调的空间。物流成本方面,8月份,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并同步制定了落实《意见》的3年行动方案,明确了2016-2018年的具体工作举措。接下来,是要抓好《意见》的落实。

   补短板方面,要全面加大对减贫脱贫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切换

   要把稳定经济增长更好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新旧动力衔接切换。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取决于新动能的成长和发展速度。只有加快新动能成长速度,才能尽早实现动能切换。站在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不言自明的,关键是要迈出更有力的步伐。

   我们认为,培育新动能,要“两手抓”,即一手鼓励大众创业和创新,一手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在鼓励双创方面,要继续简政放权,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减轻新企业和小微企业税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具体实施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各种激励政策。11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需要抓紧落实。

   在支持新经济方面,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曾表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提出了“三新”概念。今年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多次提到发展新经济(参4月27日《FOST专题报告》“新经济及其政策动向”)。2月3日,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3月5日,李克强向两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4月25日,李克强在成都考察时表示,希望成都科学城[0.00% 资金 研报]要做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打造四川发展新引擎。他要求有关部门面向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加大相关政策支持。4月26日,习近平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关于新经济范围,今年3月16日,在两会结束后的中外记者会上,李克强说,“新经济”覆盖面和内涵很广泛,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第一产业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今年4月,经济日报曾刊文表示,新经济是与传统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主体,具体表现为创新型企业、创客、电商、微商等;二是新动力,包括适应新经济需要的新规则(法律、法规、标准等)、新理念(共享、普惠等)和新治理等;三是新产业,包括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和新产品,以及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四是新要素,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以及C2B、O2O等新模式。

   FOST认为,从实务操作的角度看,政策制定和实施不能泛泛而论,还是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是重点。“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2016-2020)即将发布。据经济日报,工信部将在12月6日举行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正式发布并解读《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

   就明年而言,要落实相关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就需要有实质性的政策。财税方面,可以考虑税收优惠,可以加快发挥产业基金的作用。金融方面,可以在发债、上市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区域性政策方面,可以加大对一些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四、全面有效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总钥匙。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标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此后,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推进改革工作。近三年来,中央深改组召开了29次会议,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上已经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不过,眼下,推进改革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一是国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重大改革的进展滞后;二是一些已出台的改革方案难以最终落地;三是各部门都考虑自身利益,不愿出台影响自身利益的有力度的改革方案。

   由于存在改革进展滞后、方案难以落实、改革决心不到位等问题,习近平在历次深改组会议上反复要求积极主动有效推进改革。10月11日,中央深改组第28次会议指出“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作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推动者,要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推进改革。”“对党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抓好落实。”要“服从改革大局,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部门账、地方账、眼前账。”11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29次会议强调“关系全局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要统一行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习近平对于目前改革的进展并不满意。未来,必须以更深更广的改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2017年,是落实三中精神时间过半的一年,承前启后,对于改革如期推进和完成的影响很大。现在看,户籍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都必须尽快细化政策,增强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迈开实质性步伐。财税改革需要按计划加快推进,涉及金融机构的基础性改革要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需要研究制定方案。农村土地改革需要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尽快考虑推广。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产权保护方面,8月30日中央深改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接下来需要落实,以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收入分配改革方面,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对七大群体推出差别化增收激励政策,需要抓紧落实。

   改革能否有效推进,与人有很大关系。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人事正在调整,这有利于加快推进改革。明年,有可能还要加快人事布局。

   对外开放,要继续推广自贸区的成熟、可复制经验,允许“4+7”自贸区在更广更深范围内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可能加快,资本项目开放将继续推进。

   五、全面抑制资产泡沫,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房地产泡沫,是涉及中国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之后,化解房地产风险的紧迫性突显。放任资产泡沫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今年7月和10月两次政治局会议都提到抑制资产泡沫问题,主要是指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加剧,主要归因于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供求失衡,二是货币信贷超发。当前,这两个基本问题都是结构性的。供求方面,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供给偏紧,多数三四线城市供大于求。货币信贷方面,M2增速总体在放缓,但流向房地产的信贷增速很快,其他融资活动也大量流向房地产。

   现在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需要明确“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框架。FOST认为,从政策指向看,需要明确或相对明确哪些城市存在资产泡沫,预计主要是近期推出调控政策的这20多个城市。有效抑制了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泡沫,全国房地产就不会出大问题。从政策目标看,不是要让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冰冻期,而是希望其平稳可持续发展。从政策策略看,稳定房价的选择依然优于降低房价,在稳定房价的同时保持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样就可以让泡沫逐步消化。从化解泡沫所需时间看,至少需要2年,才能使泡沫化程度有所缓和,要想明显缓解就需要更长时间。

   就具体政策看,相关政策设计应该针对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两个根本原因而展开。

   针对部分城市楼市供求失衡的问题,可能的短期政策包括:一是增加商品房土地供给,同时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的工作,需要有新的思路。二是要求增加中小户型住房供给。三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实物供给。预计明年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可能会增加保障房建设规模。四是鼓励发展租赁市场。五是针对部分城市商住房过剩、住宅供应相对偏紧的局面,预计会适当放松商改住的限制。六是进一步探索稳定地价的有效办法,可以考虑推广一些地方“限地价、竞房价”等经验。从中长期看,改善局部城市供求形势的根本办法是合理引导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人口流向,重点有四个:一是优化现有东部三大城市群的产业布局,加快卫星城市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中西部城市群;三是发展特色小城镇和小城市;四是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

   针对货币信贷问题,总量上,我们预计明年会保持货币供应、信贷、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为配合去杠杆,短期利率仍有可能上行,同时,保持中长期利率在相对低位。在资金流向结构上,政策会持续发力,其方向包括:(1)个人房贷政策仍可能收紧,在保护合理需求的同时,加大抑制炒作需求的力度。三套房贷依然要禁止。从严认定二套房,加快一线城市和卫星城市的家庭住房信息联网,限制假离婚,提高大面积住宅二套房首付和利率等。(2)从严规范中介融资行为。(3)从严限制商业银行相关信贷活动。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4)收紧房地产企业发债条件。

   六、积极稳妥制定年度目标,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

   在对中长期重大问题作出判断和部署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明确明年“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工作,需要明确明年的具体目标。预计明年GDP预期增速仍是“6.5-7%”,CPI同比涨幅预期目标仍是“3%左右”,就业目标仍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以上。政策组合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方面,会继续减税,赤字率有可能提高。货币政策将保持货币信贷合理投放,强化结构性政策,防范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为稳定经济增速,明年需要继续适度扩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都要继续抓。投资要更多投向新兴产业、民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消费政策,要更促进服务消费,提高工业消费品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出口政策,要促进加工贸易转移和升级,更多支持服务贸易出口。

   为挖掘经济潜力和拓展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加快发展新的增长极。新的振兴东北文件新近出台,预计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简政放权改革、商事改革等会提速。新的中部和西部规划也即将出台,预计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会加大,主要是赋于更多改革权限和开放权限,加大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支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政策将陆续出台,明年将全面推进。继续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政策。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已经发布,重点还是建设三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