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研究 > 九盛分享
九盛分享

中国制造顶层设计完成 智能制造迎弯道超车

发布者: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九盛融汇 日期:2017-02-17

   第一财经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了解到,随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11个配套实施指南已经全部发布,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反映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的大趋势,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2.0向3.0的升级,并奠定走向“工业4.0”的重要基础。

  胡迟表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将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照着产业高端、智能、绿色、服务的方向发展,产生产业新的竞争新优势,从而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1+X”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体系中,“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文件,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工信部表示,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配套实施指南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导性”的,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一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的落实,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以目标为导向,围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领域梳理凝练一批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落实配套政策,与《中国制造2025》实施形成全局统筹、重点推进的工作合力。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在媒体上表示,我国制造业到2015年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品牌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面对国内经济下行、投资增速放缓的形势,必须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先进制造业的新动力来抓。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和未来10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挑战。鉴于中国制造业整体依然落后于发达工业国的现状,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不仅能有效提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各类成本,同时有利于培育和推进新兴制造业的发展,这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

  外企同等适用

  在国家发改委15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日前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鼓励外商在制造业加大投资、优化结构。主要举措有,明确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政策措施,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要重点支持制造业项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内外资同等适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其实就是在负面清单基础之上的国民待遇升级版。负面清单只是准入门槛,现在外资企业只要进来了,将与国内制造业企业同等享受土地、电力、网络等各项优惠。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地方实施政策,各地形成了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西部优势产业突破的不同发展思路。

  16日,成都市政府公开表示,工信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成都成为全国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辛国斌表示,开展城市试点示范,是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索新常态下不同类型城市制造业转型的模式和路径,鼓励部分地区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形成经验,有利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