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亮剑、善于亮剑、重典治乱、鼠狼同打、决斗大鳄”。今年开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向市场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今年稽查执法工作仍是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核心抓手之一。我国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整顿秩序、净化环境,打击各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弱化。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向上证报记者介绍,监管部门对2017年市场违法违规的趋势已有预判,今年市场可能出现传统类型案件数量保持平缓增长,覆盖债券、私募基金、跨市场等多领域、多类型的新型案件更趋复杂的态势。
基于此,今年稽查执法部门将更加密切关注四类可能出现的市场违法违规趋势,更加密切地关注市场动态,以有力举措严打违法,同时加大执法威慑、提升执法综合效能,实现全覆盖、全链条追责,维护公开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
2016年稽查执法交出不俗“成绩单”
2016年,证监会稽查执法成绩不俗,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市场禁入人数达到历史峰值,移送成案率也创出历史新高。一批大案要案得以查处,资本市场的“蓝天行动”大大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统计显示,去年证监会全系统共受理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03件,启动调查551件,启动调查率达到91%。有效线索中,来自沪、深交易所的线索占比最高,达到64%。
当年,全市场新增立案302件,高于前三年的平均数量,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案件在新增立案案件中占比居于前三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证监会加强了对市场热点的快速反应,在强化常态执法的同时,还分批次安排了专项行动,形成较好的执法效果。去年针对信息披露及中介机构违法,以及“老鼠仓”的专项执法行动,推动相关类型案件出现快速增长。其中,中介机构新增立案25件,同比增长67%,“老鼠仓”案件新增立案28件,同比增长87%。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还配合司法机关,对一批违反法律、严重触犯国家刑律的案件进行加速侦破,全年办结立案案件233件,移交审理190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5起。
据了解,根据年度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严查各类大案要案,既不会停止,也不会放松。
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呈现新特点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分析总结2016年执法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出了四类典型特点。
具体来说,一是违法动机更为复杂,涉案主体类型越来越多样。
违法者的“诉求”,既包括为保壳虚构利润、为进入创新层粉饰市值,也包括为应对考核拉抬股价、为增强影响力传播虚假信息等等。内幕交易主体“裙带化”的特点十分突出,上市公司、对手方的董监高及其亲属仍然是内幕交易的主要群体,同时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身份敏感公职人员从事内幕交易的占比达到近20%,银行、信托从业人员也多有涉案。
机构主体从事市场操纵的比例也在上升,市场操纵主体既有超级牛散等个人,也有挂牌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基金等机构。今年移送公安的“老鼠仓”案件中,证券、保险从业人员在全部涉案主体的占比达到了50%,涉案主体从公募基金向私募基金蔓延,从投资经理向研究、交易、托管等岗位人员渗透。
二是作案手段快速演变,借助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违法手段日趋隐蔽,模式也愈加复杂。
例如,在某市场操纵案中,违法者利用“看不穿”的账户频繁变换方式交易,看似60多个“伞中伞”信托账户背后,实际终端用户分布在十多个省份,数量超过10万个。又如,以宏达新材(002211,股吧)案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与私募机构配合,以市值管理名义操控信息披露节奏,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虚假申报、连续买卖、盘中拉抬等多种短线操纵手法并用,取代了过去的坐庄式操纵,信托、资管等机构,账户与基金、保险等产品账户交易趋同也首次出现。
随着市场创新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创新业务、市场联动、跨境申报与操纵手法嫁接,使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型操纵案件,交易所国债、国债期货合约、期现跨市场、沪港通等业务均出现了新型操纵案例。
三是重点领域案件多发,并购重组、新三板、私募基金、沪港通、深港通等特殊或新兴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出现多种违法行为交织的特点。
并购重组中大股东滥用停牌规则玩转“切换式”、“接力式”重组从事内幕交易;上市公司与私募机构内外勾联,利用题材概念推升股价,高位减持套利出逃;中介机构利用规则模糊地带,对标的资产评估溢价高达数十倍;新三板市场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操纵股价、做市违规等违法行为;私募基金变相公开募集、不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绕道沪港通、深港通规避监管;等等。
这些违法违规行为,都陆续摆上了稽查执法部门的案头。
四是依托结构化产品、场外配资等杠杆的力量,证券交易涉案金额和非法获利金额均创出新高,资本快进快出加剧了市场波动。
权威统计显示,2016年查处的证券交易类案件中,约四成案件的涉案金额过亿,其中80%“老鼠仓”案件的交易金额过亿;证券交易金额最高值达到57亿元,违法所得最高近10亿元,平均获利概率约70%,最高“收益率”达到5倍左右。
监管部门对证券违法趋势已有预判
按照2017年年度监管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证券市场稽查执法工作仍是重中之重。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对于今年证券市场可能出现的问题已有预判,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打击力度。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今年市场可能出现传统类型案件数量保持平缓增长,覆盖债券、私募基金、跨市场等多领域、多类型的新型案件更趋复杂的态势。
在此预判下,以下四类可能出现的情况将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
首先,受宏观经济下行、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面临更大经营发展压力,中介机构“看门人”独立性缺失,违法行为向其他环节渗透,客观上可能会引发违法违规行为。
其次,在私募基金发展、跨市场联动增强、金融业务综合化经营、技术革新力度加大的进程中,可能酿成的传染性、外溢性强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可能继续上升的违法活动。
再者,随着并购重组持续活跃,“上市公司+PE”联合发起的并购基金等支付方式将更加丰富,夹杂其中的利益输送、市值操纵等多种违法行为,以及PPP资产证券化等市场改革推进过程中跨市场、跨领域的相关案件将继续纳入稽查执法视野。
最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境内外企业和居民的投融资日渐活跃,伴随而来的跨境违法违规行为也将是严打对象。
前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稽查执法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严厉打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以更加强大的威慑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追责,以更加健全的体制全面提升执法综合效能,努力维护公开公平、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