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激励预案”这个披露已久的承诺期限仅剩一周,上周六,燕京啤酒突然公告称:“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因政策原因,股权激励的承诺无法履行。”
十年无果
6月24日,燕京啤酒发布《关于股权激励承诺事宜的公告》,简单概述了此事的前因后果。至此,市场突然发现,从公司控股股东提出股权激励承诺之时算起,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据披露,燕京啤酒控股股东北京燕京啤酒投资有限公司2006年3月31日承诺:在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将积极推进公司业务骨干和管理层激励计划。至2014年,据相关规定,公司进一步明确将于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股权激励预案。
而就在6月24日,公司披露的公告则表示,根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需满足特定条件并获得相关监管部门同意。目前,相关政策尚未出台,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4号——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东、关联方、收购人以及上市公司承诺及履行》的规定:“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自身无法控制的客观原因导致承诺无法履行或无法按期履行的,承诺相关方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因政策原因,股权激励的承诺无法履行。
这让市场感到有点突然,因为就在今年4月27日燕京啤酒披露的2017年一季报中,公司虽然透露了“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司尚未具备实施业务骨干和管理层激励计划的条件”,但仍然明确表示“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激励预案”。当时公司还表示,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积极筹备激励的前期工作。这说明公司相关股权激励工作至少在4月份仍处于“积极筹备前期工作”的状态中。
记者查阅发现,燕京啤酒首次确定股权激励具体承诺期限,是在2014年6月28日发布的《关于公司及相关主体承诺履行进展情况的公告》中,燕京啤酒首次明确了三年内提出激励预案,算下来正好是2017年6月30日前提出激励预案。此后,公司至2017年4月27日,均保持了这一承诺期限。而在此之前,公司在“承诺期限”一栏里的表述是“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实施”,并无具体时间段。
曾被期待
记者注意到,自燕京啤酒提出“最迟2017年”实施股权激励后,其混改就备受市场期待,能够与此搭上关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市场冠以“为改革布局”的猜想。例如,2015年5月,被认为是燕京啤酒灵魂人物的李福成卸任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职务,但继续担任燕京啤酒的董事长。2015年8月,公司连续推迟换届,李福成续任燕京啤酒董事长。这些人事安排,都曾让市场浮想联翩。
至2016年8月10日,《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根据规划,2020年底,80%以上的北京市属国有资本将集中到公共服务、基建、民生、战略性产业等领域。规划还提出,打造10至15家国内行业领先、实力强、规模大、品牌好的上市公司,每家竞争类企业至少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突出深化改革,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而在行业内,燕京啤酒是国内啤酒五强企业中唯一没有外资啤酒巨头背景的企业,这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这种关注甚至还是投资机构真金白银的参与。燕京啤酒2016年半年报显示,王亚伟旗下的“昀沣系”有两只产品进入了燕京啤酒前十大股东榜。市场认为,王亚伟彼时在加仓混改概念股。只是,当年三季度,王亚伟就退出了前十大股东榜。
新动作?
然而,“混改”尚未到来,“换帅”还是来了。
今年6月10日,燕京啤酒公告,公司董事会选举赵晓东为公司董事长,同时,聘任赵晓东为公司总经理。至此,在燕京啤酒集团37载的历程中,伴随企业走过34年风雨的灵魂人物李福成正式卸任。
显然,经过此次换帅,燕京啤酒的管理团队实现了年轻化。资料显示,李福成出生于1954年9月,现年63岁;赵晓东出生于1972年,现年45岁。
与此同时,近几年燕京啤酒也经历着行业大考: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燕京啤酒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5.04亿元、125.38亿元、115.7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7.26亿元、5.88亿元、3.12亿元。这虽然与行业大环境整体放缓有一定关系,但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仍能在2016年保持一定增速,还是显示出燕京啤酒的窘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燕京啤酒在承诺期限即将到来的最后一周前宣布,公司股权激励承诺因政策原因无法履行,这无论在啤酒行业内还是在资本市场上,都更加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