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业核心支柱之一,保险业该如何扮演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角色?在昨日保监会举行的发布会上,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贾飙介绍前8月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时表示,“疏堵结合”拓宽险资支持实体经济渠道成效显现。
贾飙说,今年上半年,保监会陆续印发“1+4”系列文件,分别从治乱象、防风险、补短板和服务实体经济等四个方面进行总体部署,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从严监管,深入治乱象、防风险、补短板,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
从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果上来看,保险业今年以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不断推进。贾飙介绍,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助力促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加快转型发展和实现脱困升级,支持保险资金参与降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截至2017年8月末,累计注册永续债14项,规模达808亿元。目前,保险资金参与了陕煤集团100亿元债转股项目、中船重工20亿元债转股项目。
与此同时,保险业还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如出台配套文件,从技术细节上明确具体支持政策,优化投资渠道、投资方式、主体资质、信用增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此外,保险业还探索保险资金直接支农支小新方式,采取“低成本融资+保险保障”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降低企业和贫困群众融资成本。
除了在险资运用上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外,保监会还在产品端鼓励创新。如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推进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保险业为全国731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提供了风险保障,并获得了保费补贴,涉及保费33.2亿元,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359亿
贾飙透露,为加快保险业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凸显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下一步,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重大投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和绿色通道,同时,研究起草《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对于非重大股权投资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支持市场主体按照白名单和黑名单自主选择行业范围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大风险防控、整治市场乱象,保监会纠偏力度明显。自今年5月8日起,保监会出台制度24项,增补条款42条等,涉及法人治理监管、保险资金投资、产品管理、偿付能力监管、中介业务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新型业务监管、完善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
除了制度设计上“补短板”外,保监会重槌还落在产品端。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备案产品5478个,发现问题不予备案产品293个。与此同时,保监会还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71家公司4427个产品和700个销售方案进行全面审查,发现问题494处,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关于弥补监管短板构建严密有效保险监管体系的通知》发布以来,保监会通过弥补监管短板,从严强化监管,有效遏制了保险市场发展的不良苗头,市场乱象得到初步治理,回归本源的趋势日渐强化。”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表示,下一步,保监会全面弥补监管短板,持续构建严密有效监管体系,通过织密扎牢保险监管制度笼子,继续引导保险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