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研究 > 九盛分享
九盛分享

机器人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出炉 产业发展空间如何?

发布者:中国证券报 日期:2016-04-27


    据人民日报4月27日消息,《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8万小时。

  据人民日报4月27日消息,《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规划》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十大标志性产品,其中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

  “为规避高端产业低端化风险,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划》列出了五大针对性任务,直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软肋。”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表示,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强化产业基础能力、着力推进应用示范、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可以说是《规划》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开出的有针对性的“营养餐谱”。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说,集政、产、学、研、用、融为一体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加快组建。同时,旨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的机器人行业协会也在抓紧成立。

    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据了解,机器人作为一个高端产业,在中国却出现了低端化发展的苗头,这让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感到担忧。

  低端发展的第一个趋势是机器人企业的爆发式增长。据李东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涉及机器人的企业超过八百多家,超过两百家是机器人的本体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业集中度很低,总体规模很小。

  此外,地方有超过四十多个以发展机器人为主的产业园区,其中有些园区存在明显的“重招商引资、轻创新、轻人才培养”问题。

  第二个趋势是本土机器人企业制造高端产品的能力较弱,六轴以上的机器人外资品牌占有率高达85%;根据统计70%的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依赖国外。

  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姚之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定要避免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由于补贴的存在,很多企业进入了这一领域,但他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往往把一些零部件拼凑在一起,拿到补贴。”

  左世全认为,补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要实现精准扶持,并在项目评审、专家评估、后期追踪上做好把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东介绍规划将从六个方面来遏制高端产品低端化趋势。

  首先是积极引导各地区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和优势,理性和差别化地发展机器人产业,引导政策资金和资源要素向优势地区和企业集中,避免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复;其次是中国要发展高端化机器人品牌,支持培育机器人龙头企业。最近工信部将加快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再次是加强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特征的新一代机器人的技术研发。

  第四方面是建立机器人的检测和评定中心,加快机器人质量和可靠性的提升,加强机器人检验和认证体系的建设;同时支持具有工匠精神的工艺人才的培养;最后是行业自律方面,推进机器人战略企业联盟,建立机器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有人说机器人出现了产能过剩,我不认同。”李东说,“机器人产业既有结构问题,也有总量问题;其中,结构问题更突出,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不足,低端产品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隐忧,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李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