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部分地区工业保持加快态势,比如江苏、浙江,但是天津、山东、广东放慢明显,河北、北京、上海等地保持低位,而天津过去多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当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各地规模以上工业数字时,东部省份的分化进一步扩大。
其中部分地区保持加快态势,比如江苏、浙江,但是天津、山东、广东放慢明显,河北、北京、上海等地保持低位,可供对比的是天津过去多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数据显示,天津工业减速,主要是钢铁、石化等放慢导致的;一些地方工业保持高位,比如福建,则与钢铁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有关。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所长徐剑锋告诉记者,浙江工业原先多年也是偏低的,很多传统的产业被淘汰了,包括钢铁。
现在浙江工业加快,主要是因为很多新兴产业比如健康产业、信息产业的带动,“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地区经济需要有新的动力,否则难以快速增长。”他说。
天津工业增速步入“6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东部省市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差距扩大。
其中,浙江、福建、江苏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8%、8%、8.5%,分别比6月的7.7%、7.6%、8.3%有所加快。
部分省份增速有所下降,比如山东、广东、天津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6%、6.1%、6.6%,分别比6月的6.7%、6.8%、9%增速有所下降,其中天津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约20年来首次步入到“6时代”。
为什么东部省份工业分化差距如此之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主要与各地的去产能有关。
比如河北、天津7月的粗钢产量分别为1522.56万吨、154.08万吨,与2015年7月的1568.8万吨、152.8万吨相比,基本持平。天津7月的钢材产量是707.72万吨,少于上年同期的728.3万吨产量,天津钢材产量已经持续2个月下降。
但是江苏、福建、山东的7月粗钢产量分比为903.5万吨、129.4万吨、588.54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的876.8万吨、102.7万吨、551.6万吨有所增加。
上海、北京的工业保持低位,也与两市一直有规划地把包括钢铁等传统工业逐步退出有关,北京一般的加工业都开始向河北转移。
对此, 天津行政学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臧学英认为,现在天津的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新、高质三高方向转变,目标是向全国先进制造基地发展,围绕这样的目标定位工业出现结构调整也正常。
而福建等多地工业保持高位,与钢铁等重化工业保持高位有关。
就全国而言,钢铁行业确实短期内扭亏为盈,“但这不是说钢铁市场面临的基本形势发生了变化,整体过剩的趋势没有变,产能过剩还需要进一步淘汰。” 钢铁生产专家马忠普告诉记者。
统计局数字显示,1-7月份,全国粗钢累计产量为46652万吨,同比下降0.5%。另有数字显示,1-7月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40444万吨,同比下降1.9%,比粗钢产量降幅高1.4个百分点。
天津放慢、浙江加快
在天津钢铁生产放慢的同时,浙江也是这种情况。
7月浙江粗钢产量是113.28万吨,比上一年同期的123.4万吨产量有所下降。由于浙江去钢铁产能的步伐加快,获国家发改委点赞。
为什么钢铁减产浙江整个工业反而加快呢,这与很多新兴产业加快有关。
浙江统计局数字显示,浙江1-7月比1-6月加快的工业产业,有石油加工、汽车制造、通信电子、医药、仪器仪表、有色金属。
浙江统计局数字显示,7月份,浙江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11.0%和10.1%,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4.0和2.3个百分点,拉动幅度比上月提高0.6、0.5和0.1个百分点。
尤其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7月份,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制造业等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9%、11.1%和14.5%,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9、3.1和6.5个百分点。
新产品释放增长潜力。7月份,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光纤、智能电视、太阳能电池、光缆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70.0%、45.8%、35.2%、22.9和22.4%。
对此,徐剑锋指出,浙江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石化行业本身也是过剩行业。“其未来如何转型也需要找出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前7个月,浙江原油加工量是1463.7万吨,低于山东的5625.5万吨、广东的2850.7万吨、辽宁的4048万吨。而7月天津的原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分别同比下降7.8%、6.5%,这在很大程度上拉低了天津工业。
目前上海石化也在搬迁,北京燕山石化也面临迁出。
臧学英认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天津被定位是国家级的石化产业基地,石化产业还是需要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利用信息化跟传统工业进行良好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