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不被券商重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衔枚疾进,如今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沪深交易所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最新月报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回购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达10099.22亿元,为该业务上线以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伴随这一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各家证券公司的市场排名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股权质押业务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大型证券公司依然保持领跑优势,然而,不少中小券商正借道股权质押,实现在信用交易领域上的“弯道超车”。
从券商市场份额看,中信证券以664.61亿元的规模摘得榜首席位;海通证券紧随其后,市场规模为649.85亿元;国泰君安的市场规模为521.49亿元,位居第三。此外,进入前十的大型券商还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及招商证券。
前十中的另外四席被中小券商占据。其中,华融证券以373.12亿元的市场规模高居全行业第五。平安、东方、长江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分列行业的第七、第九和第十位。
某大型上市券商资深信用交易人士表示,一些券商之所以能在这一年内快速崛起,并非靠自有资金强大,而是靠成为银行资金端的通道而做大规模。
深交所数据显示,平安证券截至今年8月底的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总规模为277.8亿元。其中,自有出资规模仅52.8亿元;集合计划出资规模为3277万元;而来自于定向客户出资的规模则高达224.6亿元。
“定向客户计划资金的来源通常都是银行端。简单点说,就是资金及客户均来自银行,只是借券商定向资管计划的通道完成。而券商也仅能获得微薄的通道收入。”上述券商信用交易人士表示,在全球资产荒且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大股东股权质押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因而成为众多银行争抢对象,而银行相比券商更有获取低廉资金成本的优势,未来这一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中,券商自有出资规模为2797亿元,定向出资规模为3217亿元,券商自有出资规模比定向出资规模少420亿元。
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融资融券业务中排名居前的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在本项业务中的最新排名并不十分靠前。
某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原先各家证券公司都将目光集中于融资融券业务上,因为业务风险低,产生的收入除利息以外,还有客户交易佣金。而随着去年极端行情的出现,两融客户普遍降杠杆,融资融券规模不断走低,传统经纪业务增长乏力,部分券商转而在定增、股票质押等机构业务上寻求突破。不过,股权质押相比两融而言,不仅少了交易佣金收入,风险也相对较高。此前,也出现了少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高位股权质押融资完成套现离场,并将风险转嫁给资金融出方的案例。虽然大部分最后都通过引入实力雄厚的新重组方而化险为夷,但还是导致部分券商以审慎态度看待这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