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出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下称“三年计划”)及2018年工作要点,从疏解、承接、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未来3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描摹出一幅“施工图”,也让三地协同发展迎来了新起点。
据北京日报30日消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未来3年,疏解非首都功能仍将深入推进。“三年计划”提出,将坚持疏控并举,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将加快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引人注目的是,雄安新区建设,也成为北京“三年计划”的一大亮点。北京将紧密对接雄安新区各项规划,全面落实与河北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雄安新区高水平建设3所学校和1所综合医院,抓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京雄城际等项目建设。
区域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三年计划”明确,到2020年,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的交通格局。
北京市将实施新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协调推进北运河、潮白河等跨界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并持续推进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等京津冀区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构建“廊道+斑块”的生态格局。
产业方面,北京市将通过加强与津冀地区的对接协作,促进区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如加快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首钢京唐二期、金隅曹妃甸示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实现竣工投产;完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共建共管机制,加速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集聚;加快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北京·滦南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
作为未来的新国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起步区也将推进建设,基本建成口岸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