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了多年的财政紧缩措施之后,希腊20日成功脱离了救助计划。但多方人士提醒,当前希腊的债务和经济状况仍处于脆弱阶段,欧元区经济增速下滑也带来外部不确定性,希腊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
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自2010年5月来,欧洲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先后向希腊伸出三轮援手,共提供约2890亿欧元救助资金和贷款,阻止了希腊经济陷入崩溃。最后一轮的救助计划是从2015年开始。
当地官员说,希腊经济已开始复苏,失业率已经下降到20%。欧洲稳定机制(ESM)主席森特诺20日发出声明说:“自2010年初以来,希腊第一次能够自立。这要归功于希腊人民非凡的努力,现任希腊政府的良好合作,以及欧洲伙伴在贷款和免除债务方面的支持。”
过去三年中,ESM为希腊支出总计619亿欧元,协助其调整经济和银行资本重组。ESM表示,希腊原本可依据这项计划再获241亿欧元,不过现已不需要动用这笔资金。
欧盟委员会经济与金融事务委员莫斯科维奇20日称,他希望希腊能够取得更多经济上的进步并实施社会改革。“将来,希腊将能够制定自己的经济政策。”莫斯科维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要追溯到2001年。由于采用欧元单一货币,开启了低成本信贷时代,造成希腊在民间消费和公共支出方面挥霍无度,致使预算和经常账赤字越滚越大。
自2010年初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连续四届希腊政府都在为避免破产而苦苦努力,依靠的是本国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纾困,欧元区其它成员国以及IMF为其提供逾2600亿美元。
在危机时期萎缩达26%的希腊经济如今已开始增长,失业率缓缓下降,已从将近28%的最高值下降至19.5%。
希腊今年一季度经济创下连续第五季扩张,同比增幅加速至2.3%,显示复苏蓄积动能,这要归功于净出口。
而救助方也提供了有利的还款条件,欧元区成员国财长6月就希腊债务危机救助计划最后阶段的实施方案达成一致,同意将希腊近1000亿欧元贷款的偿还期限延后10年,并将利息的支付时间再延后10年,至2033年。这笔贷款占到了自2010年以来欧洲向希腊提供的救助贷款的大约一半。
经济前景压力犹存
不过,希腊经济前景并非完全光明。虽然已脱离债务“病危区”,但债务仍然高企且改革尚未完成,都对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希腊央行行长斯托纳拉斯警告,该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走回头路,没有根据之前的承诺行事,市场将抛弃希腊,无法在可持续债务条款下对到期贷款进行再融资。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也承认,第三轮救助计划的结束,并不会带来神奇的转变。他在5月面对希腊企业家的一次讲话中说:“当你将一名病人刚带出重症监护室时,你不会逼着他去短跑冲刺。”
有关媒体文章称,目前希腊当局希望能够回归正常,经济重返独立,但伤痕并未完全愈合。银行业仍然背负一大堆不良贷款,希腊公共债务负担也依然是欧元区当中最高的,相当于全国总产出的180%。希腊依然欠着银行、金融机构和其它国家一大笔钱,要在金融市场上重新发债,可能还需要数年。
IMF预测希腊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和2.4%,但称“外部及本国风险令其偏向下行”。
在“金援”过后,希腊承诺扣除偿债支出后的基本预算盈余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到2022年将达3.5%,到2060年将达2.2%。
希腊于6月与欧元区伙伴达成纾解债务负担的协议,以展延部分贷款的期限并减轻一些贷款的利率负担,对于该国重返市场将起到缓冲作用。
这些纾解债务负担的措施,加上240亿欧元的现金缓冲,将有助于改善中期债务的可持续性,协助希腊重返市场。
但IMF表示,长期的可持续性仍具有不确定性,在假设基本预算平衡目标及经济成长率时,需要切实重新思考。
“考量到我们现行的(金援)备忘录,可能像是刚出油锅,又进火坑,我不认为有值得庆祝的理由。”雅典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维莱米斯(Thanos Veremis)指出,“多数人被税负榨干了,手边可投入商业活动追求增长的余钱不多。”
外部挑战酝酿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希腊遵守财政紧缩改革,维护了欧元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相当于在接受援助的同时也拯救了欧元。但欧元区未来经济扩张趋势似乎有所减弱,对重债务国家来说压力也将增大。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希腊观察”主任费瑟斯通表示,希腊同意援助计划条件,也捍卫欧元区的未来,援助措施避免了希腊“脱欧”的局面。
希腊经济整体状况暂时趋稳,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益于欧元区经济前一段时间的大幅扩张,在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受到挑战压力之际,希腊能否继续边改革边复苏也受到关注。
最新IHS市场调查显示,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最终综合指数从6月的54.9降至7月的54.3,符合预期,表明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将更为缓和。新订单指数降至去年以来第二低点,未来产出指数降至20个月来的最低值63.1。
有市场机构预计,即将发布的8月制造业PMI数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能达55.2,处于高于50的扩张区间。但今年上半年,该数据出现连续6个月下跌,显示制造业增幅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