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视界 > 流动性
流动性

流动性局部供求矛盾趋缓 市场利率下行空间料打开

发布者:中国证券报 编辑:九盛融汇 日期:2017-09-29

   交易所隔夜回购利率28日最高触及14.5%,刷新两个月高位。市场原本预期三季度末流动性“该紧不紧”,但从资金价格的“脉搏”传递出的信息是,季末“钱紧”似乎又回来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超储率低而季末扰动多,致使流动性易紧难松。不过,此前市场对流动性波动风险预判和准备都不足,可能才是引发“预期差”的关键。目前流动性趋紧主要是结构性的,是流动性结构性供求矛盾激化的结果,随着非银机构跨季工作基本收尾,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刻应已过去,后续将迎来自我修复的过程。展望未来,由于货币政策不松不紧,超储率难明显回升,季末过后,资金面仍有不少坎,波动风险与分层现象仍将存在。

  交易员节前不轻松

  季末流动性本应是易紧难松,但市场预期三季度末流动性“该紧不紧”。此前,一季度和二季度连续两个季末均轻松度过,市场逐渐认识到,在央行“削峰填谷”操作框架下,流动性波动体现出“逆季节性特征”。

  到了9月,市场憧憬季末“该紧不紧”会再度上演,9月上旬的市场行情也为这种预期提供了支持。然而,进入下半月,税期因素率先来袭,流动性波动随即加大。缴税扰动消退后,流动性紧张的局势一度好转,但本周以来流动性再度紧张,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26日,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涨至3.15%,创5月初以来新高。短期跨节资金愈发紧俏,迫使机构逐渐拉长融资期限。27日,21天期回购(DR021)加权平均利率跳涨逾30基点至5.27%,下半年以来首次涨至5%以上。

  交易所回购利率的弹性在季末得到充分展现。26日,上交所14天(含)以内各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线突破6%,1至3天品种均上行超过100基点。27日,7天(含)以内各期限利率突破7%。28日,隔夜回购(GC001)利率尾盘异动,最高触及14.5%,刷新两个月高位。

  大行不出、央行不放、跨季资金不见……业内人士反映,在十一、中秋双节前,很多资金交易员过得不轻松。

  机构预判或有偏差

  3月底和6月底同样存在预期差,实际情况是流动性状况比预想的好,9月底变成了比预想的差。分析人士表示,金融机构超储率过低仍是流动性偏紧且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超储率低意味着流动性总量有限、安全边际不足,在面临扰动因素时,流动性容易收紧且边际波动容易加大。9月底,季末监管考核、长假前取现、财政收支变化等为流动性提供了充足的波动“来源”。

  当偏低的超储遇上叠加的多重扰动因素,流动性很难避免出现波动。关键问题是,此前市场对流动性波动风险预估不足,预期过于乐观,为预期差的出现埋下伏笔。

  分析人士表示,部分机构在三方面的预判可能出现了偏差。一是3月、6月流动性轻松跨季,让部分机构理所应当地认为9月资金面同样波澜不惊,对监管考核与长假效应造成的叠加影响预判不足。二是对财政投放的判断可能过于乐观。有机构反映,9月最后一周,财政投放节奏比预想的慢,投放量可能也没有预想的多。三是部分机构对货币基金监管新规造成的冲击预判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受监管考核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型银行预防性心态较重,出资谨慎,尤其出跨季资金意愿较低,使得处于资金链中下游的中小银行、非银机构融资难度上升,流动性结构性供求矛盾凸显。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定于10月1日起施行的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提高了货币基金抵押品资质要求,非银产品抵押品大部分不能满足相关要求,而货币基金是非银产品主要的资金来源,由此导致资金从银行到非银机构的传导更加不畅,加重流动性结构性紧张。

  3月和6月资金面之所以轻松跨季,与机构预期充分、准备充足不无关系,但这一次机构对季末流动性的看法偏乐观,在未做好审慎准备的情况下,多种因素导致流动性突然收紧,非银机构措手不及,饥不择食,成为资金面趋紧和市场利率上涨的推手。

  结构性、暂时性偏紧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季末资金面偏紧主要是结构性、暂时性的。这突出体现在交易所市场回购利率的波动上。

  非银机构是交易所回购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当银行间市场融资困难时,非银机构纷纷转战交易所市场,容易导致交易所回购利率走高。

  近几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间回购交易利率DR007与覆盖全部机构的R007利差走阔、交易所回购利率与银行间回购利率走阔,均显示流动性压力主要集中在非银机构。

  此外,虽然资金面不松,一些机构甚至感到非常紧,央行却很“淡定”。20日以来,央行未再给予增量流动性供给,期间还曾连续三日净回笼流动性。9月中旬,面对例行缴税,央行曾连续实施大额净投放,说明央行维护流动性基本平稳的态度没有变化。既然央行立场无变化,面对季末资金面再度收紧,央行没有再进行净投放,只能说明流动性波动尚在可容忍范围内。

  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更多关注流动性总量水平及存款类机构流动性状况。季末,财政投放为流动性总量提供托底,存款类机构流动性也未见异常紧张的情况,这正是央行面对短期货币市场波动保持定力的关键所在。

  在当前金融环境下,季末让一些高杠杆机构“出出汗”,也符合防风险和去杠杆的政策取向。在6、7月资金面波动性暂时下降时,一些金融机构重新扩张杠杆操作,并有延长久期、下沉评级的现象。当8月、9月流动性持续紧平衡时,这些机构承受了较大的流动性压力。

  季末临近,非银机构跨季工作基本收尾,流动性局部供求矛盾将趋于缓解,加上月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必要时央行也可微调公开市场操作,近期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刻应已经出现,后续有望逐步改善。跨季后,市场利率下行空间也将打开。

  回头来看,9月份资金面说松不松,但说紧其实也不是很紧。不松不紧的状态正是货币当局希望看到的。鉴于货币政策短期难放松,而到年底财政资金集中投放前的较长一段时间里,金融机构超储率很难出现明显提升,预计四季度资金面波动风险与分层现象仍将存在。资金面要彻底打破紧平衡格局,需看到货币政策明显调整,这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