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是经济特区,现在是全面的先行示范区,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大。过去是试验区,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既要先行,还要示范带动。
深圳再出发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如今又被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改革标兵深圳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自此,深圳将带着政策“礼包”开启新征程。
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给深圳提出的战略定位包括: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建市40周年,从当初的“先行先试”,到如今的“先行示范”,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改革标兵深圳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
在享受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同时,深圳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用好政策,再创辉煌,并为全面深化改革再充当探路者和排头兵?
就在8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上述意见精神,研究广东省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为何是深圳?
相比于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面临的是全新的形势。对于国家而言,需要一个典型范本,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范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日前撰文称,先行先试重在“敢闯敢干”,而先行示范则体现更高的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先行先试只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就行,而先行示范既要符合深圳的实际,又要将有关经验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价值,适合全国学习、推广。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初衷就是率先探索,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条路径是可行的。如今中国在发展中面临新的局面和问题,包括体制机制、资源、国际环境等,依然可以局部探索,再在全国推广。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首站就是深圳,他在考察时指出,“深圳是我们国家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从经济发展来看,深圳的发展或许最能代表“中国奇迹”。短短40年间,昔日小渔村已经成长为中国GDP第三城,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即便放到全球来看,深圳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板。
创新尤其是深圳最显著的城市底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领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55.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37.8%。
从发展模式上,深圳真正从“要素驱动”走向了“创新驱动”。深圳原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比较全国主要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和GDP的比值,深圳最低,大概是1块钱投资拉动5块钱GDP。其实这就是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从规模速度转向质量效益。
袁易明说,当初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有邻近香港的地缘因素以及其他原因,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用成绩证明了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最优选择。
先行示范区怎么建?
从《意见》的条文可以看出,这是一份综合性的方案,分列现代化经济体系、民主法治环境、现代城市文明、民生发展格局、美丽中国典范五大方面。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意见的政策含金量很高,力度非常大,几乎一句话就是一条政策,有的是政策方向,有的是具体项目。
中央给深圳发出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礼包”?
其中,产业发展方面,中央将支持深圳在创新驱动中更进一步,包括: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
其他方面备受关注的还包括: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允许深圳立足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
此外,意见还专门提及,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吴思康表示,这一意见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增强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从而带动整个大湾区的协同发展。
措施如何有效落地?意见提出了强有力的保障力度: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涉及调整现行行政法规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经国务院授权或者决定后实施;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人只注意到中央给深圳的“大礼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对深圳也是很大的挑战。
“在现有体制下,中央尽其可能地给予了深圳改革空间,接下来关键就要看深圳如何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大胆闯,大胆突破。”郑宇劼说。
深圳的前景
根据《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总规划师罗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世界先进城市”意味着,深圳要从单一方面的先锋迈向全面的先进,尤其是要成为“全球标杆城市”,还需要在某些方面能够引领全球城市的发展。
深圳年轻企业家、柔宇科技CEO刘自鸿在朋友圈感慨:深圳未来前途无量,核心在于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文化根基,且看十年后,全球前三大城市名单。
但在一些细节层面,深圳面临着非常具体的挑战。
民生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上述意见提出,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罗彦指出,深圳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要想实现“民生幸福标杆”,要求非常高。
以教育为例,深圳现有14所大学,但尚无一所985、211或双一流高校,完全无法与其一线城市的地位相匹配。而这不仅事关民生,更事关深圳的创新后劲和人才储备。
如果说,过去40年是深圳经济腾飞的40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弥补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欠账”,这是深圳急切解决的新命题。
吴思康说,对于深圳自身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经济特区功能全面跃升,过去是经济特区,现在是全面的先行示范区,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大。过去是试验区,可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既要先行,还要示范带动。
“这对深圳的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新发展机遇和动力。”吴思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