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视界 > 海外
海外

高盛人口报告:后知后觉 在拖延中爆发的日本“老龄化危机”

发布者:WEEX 编辑:九盛融汇 日期:2019-10-11

  作为全球“银发社会”的前沿,日本的老龄化已经是理所当然的共识,但要知道30年前日本还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国家。

  高盛近期发布的人口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日本的老龄化困境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但日本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人口结构的预期过于乐观,由此引发的经济问题更是限制了日本政府出台更为激进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

201910110002561290814906.jpg

(日本社保收入贡献&社会保障缺口,来源:日本财务省、兴业研究)

  亚洲国家更容易“老得快”?

  高盛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时,日本还是G7国家中人口增长和劳动人口增速数一数二的国家,然而在19世纪90年代出生率骤降之后劳动人口的减少和人均寿命的增长共同造成了日本人口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日本的老龄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20%只用了接近20年的时间(1985-2005),在其他G7国家中“老得最快”的加拿大和意大利花了接近40年才走完这个进程,预计英国和法国需要80年完成此“成就”。

  不过根据美国国家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数据,亚洲国家,诸如韩国,老龄人口比例达到20%的门款可能会快于日本,只需要17年就够了。

  “后知后觉”的日本

  毋庸置疑,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于日本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都形成了负面的压力。然而高盛指出,对于全球诸多正在“逐渐老去”的国家而言,日本应对老龄化时迟滞的应对反映出了人口结构模型存在的滞后效应。

  在日本,人口规模的预计一般会五年进行一次,日本政府的问题在于直到2000年后才做出了与事实相接近的人口规模预期。高盛指出,人口规模的预期与基本年金制度的展望有着密切的关系。毕竟更多的出生人口意味着年金体系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来源。

  高盛认为,造成日本政府出现长时间误判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的“前沿阵地”,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二是人口规模预期并不会计算对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例如收入增长的停滞以及女性对于社会角色看法的改变等等。

  同时,人口问题引起重视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日本政府真正把老龄化当作重大问题要等到2004年前后,这已经是劳动人口规模开始缩减整整八年之后了。同时在日本的新闻舆论中,少子化也要等到能源危机、泡沫经济、次贷危机之后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然,直到舆论关注之后才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与此同时人口规模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也阻碍了一系列激进的措施落地之后对于日本经济产生了更为深远地影响。举例而言,日本政府对于家庭支出地补贴力度远低于欧洲国家水平。

  高盛特别指出,安倍政府预定于今年十月消费税上涨之后对日本国民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以及对困难家庭免除高等教育学费的举措,如果最终能够顺利落地将会是日本踏实应对老龄化的第一步。此时,距离日本劳动力规模逆转已经过去了接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