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日决定以实施“网络攻击”为由对6名外国个人及3个外国实体发起制裁,其中包括4名俄罗斯人以及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情报总局(简称为格鲁乌)。近期,因美欧关系不睦,俄欧关系正因“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而出现一定缓和迹象,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再次对俄挥起制裁大棒,尤其是对象包括格鲁乌这样的敏感部门,那欧盟的动机是什么?俄欧关系又将走向何方呢?
欧盟此次制裁的内容包括“被制裁的组织不得再踏入欧盟国家境内、冻结被制裁对象在欧盟管辖范围内的资金及欧盟个人和实体不得向所列人员提供资金”。而对于制裁格鲁乌,欧盟给出的理由是其在2017年曾对欧盟企业发动两次网络攻击并造成一定损失。
欧盟的制裁,尤其是针对格鲁乌的制裁,引发了俄方强烈反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称,欧盟以“网络攻击”为由实施制裁没有任何依据,其实质是以捏造的罪名作为制裁的借口。俄方认为,欧盟此举是不友好的,背后的政治因素显而易见。同时,俄方强调“将按外交对等原则作出反制”。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抬头及不断“退群”,美欧关系嫌隙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一道顶住美国根据《美国敌对国家制裁法案》作出的对“北溪-2”项目继续进行制裁的决定,表态称“将项目进行到底”。而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将于近期访俄”。但就在俄欧关系似乎出现缓和迹象的情况下,欧盟突然作出对俄制裁决定,让外界颇为震惊,并认为这与美国脱不了干系。毕竟,美国国务卿刚刚结束对欧洲两国——英国和丹麦的访问。俄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贾巴罗夫认为,“欧盟此次是‘在美国的命令下行动’,有浓厚的政治因素”。而事实上,美国的确是有动机的。
抛开地缘政治及特朗普面临的总统大选压力不谈,单纯经济因素就足以让美国为之从中作梗。战后,美国依托美元体系建立起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及对高科技的垄断使得几乎所有的国际跨国公司都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直接依附于美国而存在,无论是在金融体系中还是国际贸易中,这样,美国的长臂管辖就拥有了实际可操作性。对此,包括欧洲国家及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都多有不满。作为应对,俄欧去年达成关于石油贸易使用欧元作为唯一结算工具的协议,影响及动摇了美元作为世界贸易货币的主导地位,一旦顺利施行,在世界范围将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美欧出现嫌隙是事实,俄欧关系改善也因此出现契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之间的矛盾关系。
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追随美国的脚步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已达6年之久。就在上个月中旬,欧盟理事会以“俄没有落实明斯克协议”为由决定将2014年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对俄罗斯个别经济部门实施的制裁延长6个月至2021年1月31日,而这已经是第三次延长该制裁的时间了。外界关于欧洲能否在美国之前解除对俄经济制裁的争论和猜测一直都存在,但现实情况却没有那么乐观。不仅如此,近日,一直批评美国干涉欧洲国家内政的德国外长马修也再次表示反对美国邀请俄重返G7。而此前英国、加拿大也都表示了相似的立场。
随着美欧矛盾加深,欧洲国家在国际格局这一天平上的权重将继续增加,并有利于俄欧关系的改善。但对此需理性看待。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及历史文化的互不认同长期以来制约着俄欧关系的发展,而且因地缘因素,俄欧长期将对方视为直接军事威胁,互信严重不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俄欧关系或都将“冷暖交替”频繁,而这或许才是俄欧关系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