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盛融汇投资管理公司欢迎您! 010-64246588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九盛研究 > 九盛观点

任泽平:美好生活之中国消费升级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展望

发布者:中国证券网 编辑:九盛融汇 日期:2017-11-16

blob.png

中国经济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19大报告提出“美好生活”

1.1 中国经济已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当很多海外经济学家还在讨论中国投资主导、工业化为主、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时候,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步入消费主导的经济发展阶段。

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一半,达51.6%。

2017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4%,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的7.5%。

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多美元,正在从住行向服务消费升级,买健康快乐和不油腻的品质美好生活。

13.9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

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拥有不同层次的梯度效应。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居民就业和收入改善。

1.2 19大报告提出“美好生活”

19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出主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肖捷在解读文章中提出:着力完善直接税体系。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税率结构,完善税前扣除,规范和强化税基,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制度,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密切关注国际税改动态,审慎评估和研判国际税制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加强国际税收协调,提升我国税制的国际竞争力。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blob.png

美国消费结构演变概况

2.1 二战后美国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消费驱动经济明显

二战后至今,美国个人名义消费支出从1946年的1443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28207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6.7%,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回调,2009年负增长-1.6%。

从1953年开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对GDP的同比拉动率基本持续位居国内私人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之上,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最主要力量。1953-2016年,美国GDP年均实际增长2.9%,个人消费支出对GDP的同比拉动率平均为2.1%;虽然消费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特征,但除了个别年份外,始终是GDP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

从消费率来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经历了先降低后提升的两个阶段,从1946年的63.4%降低至1967年的58.9%,随后开始波动上升,2016年达到68.8%。

blob.png

2.2 人口、收入双轮驱动消费增长

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变量当属人口和收入水平,人口规模及年龄结构决定了消费的刚性需求,而收入水平提升决定消费的引致性需求。

人口方面,二战后美国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从1946年的1.4亿人增长到2016年的3.2亿人,在70年的时间里增长2.3倍。人口总量的增加带动了美国消费需求的增长,1946-2016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不变价)从11936亿美元增长到115721亿美元,增长近10倍。

收入方面,从二战后至今的美国经验来看,美国人均消费支出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率,人均消费与人均人均收入的走势都是高度吻合的。1946-2016年,美国人均个人收入从1292美元增长到49255美元,与此同时人均消费支出也从1021美元增长至39645美元,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率也随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波动而波动,美国经验显示出消费与收入共振的规律。

2.3 服务消费逐步取代商品消费,成为消费结构的主导

1946-2016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商品消费支出从862亿美元增长至41214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5.7%,服务消费支出从581亿美元增长至86993亿美元,年均名义增长7.5%。

从占比上看,1970年,当美国人均名义GDP增长至5246美元时,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开始超过商品消费。1946年以来,商品消费支出占比总体呈不断降低趋势,从1946年的59.7%降至2016年的32.1%。与此同时,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呈持续增长趋势,从1946年的40.3%增至2016年的67.9%。从1970年开始,美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超过50%,此时美国人均名义GDP为5246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服务消费开始超过商品消费成为美国消费需求的主导,并且此后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继续提高。

blob.png

商品消费分为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1946-2016年美国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保持稳定,非耐用品消费支出比例大幅降低。耐用品消费支出从1946年的171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114110亿美元,年均增长6.7%。非耐用品消费支出从1946年的691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7104亿美元,年均增长5.4%。从占比上看,耐用品消费支出占比相对保持稳定,1946年以来基本保持在13%的水平。而非耐用品消费占比持续降低,从1946年的47.9%降至2016年的21.1%。

总体上看,当前美国消费结构以服务消费为主,商品消费中非耐用品消费占比的降低基本都是由服务消费支出来弥补的。从边际上看,非耐用品消费占比仍在下降,预计未来美国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blob.png

3 从细分需求看美国消费结构的变化

3.1 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占比降低,高层次享乐消费占比提高

二战后,美国消费升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占比降低,高层次享乐消费占比提高。我们首先将美国消费需求细分为八类: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医疗护理、财富管理和其他。细分来看,衣、食、行三类消费支出占比逐渐走低,住一类消费支出占比保持稳定,休闲娱乐、医疗护理、财富管理和其他这四类消费支出占比逐步提升。

接下来将以上八类消费需求整合成四大类需求:一是以衣食住行为代表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以休闲娱乐、医疗护理为代表的高层次享乐需求,三是以金融服务和保险为代表的财富管理需求,四是其他需求。1946年以来,以衣食住行为代表的基本生活需要消费占比逐渐降低,从1946年的63.1%降至2016年的39.9%;与此同时,以休闲娱乐、医疗护理为代表的高层次享乐消费占比逐步提升,从1946年的15.9%上升至2016年的30.3%;以金融服务和保险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支出占比增加也较为明显,从1946年的占比仅2.6%迅速增加至2016年的7.7%。此外,其他类消费支出占比稳步增长,1946年为18.4%,2016年增长至22.1%,其中其他耐用品、其他非耐用品、其他服务和对家庭服务之非营利机构最终消费支出占比分别从1946年的1.9%、7.6%、7.5%和1.4%增长至2016的1.7%、8.8%、8.8%和2.8%。

blob.png

3.2 衣:服装消费支出占比持续降低,从1946年的12.1%降至2016年3.1%

1946-2016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服装支出占比持续降低,1946年为12.1%,到2016年仅为3.1%的水平。服装消费支出占比的降低是由消费性质和美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共同决定的,除此之外,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一方面,穿着是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服装这类消费的性质本身就属于基本消费支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自然降低。另一方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国民的消费观念有关,在美国人的消费观念中,服饰只是一种生活必需品,穿着方面讲究个性,以平价买到合意衣服为荣,保持潮流即可,炫富意识和对奢侈品的追求要远小于欧洲各国。

blob.png

3.3 食: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持续降低,从1946年的24.2%降至2016年7.1%

1946-2016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也呈现趋势性降低,从1946年的24.2%大幅降至2016年的7.1%。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份额则会下降。食品消费占比的降低与美国人均收入的提高直接相关。1946年美国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为9679美元,2016年增长至38988美元,增长近4倍,年均增速达2.0%。

3.4 住:居住类相关消费支出占比自60年代开始呈现周期性特征

二战后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与居住相关的支出占比经历了两大阶段:一是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持续增长阶段,二是1960年以来的周期性波动阶段。1946-1963年,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持续增长,从1946年的16.6%增长至1963年的22.4%,这一时期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引致的住房需求有关。1963-2016年,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首先,在1964-1982年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形成了第一个周期,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从1964年的22.3%降至1973年的21.3%,此后又升至1982年的22.1%。其次,1983-2009年,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开始第二个周期,从1983年的21.9%降至2000年的20.7%,然后回升至2009年的21.6%。最后,2010-2016年,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中,但从边际上看,从2014年开始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有所回升,后续走势仍然存在着不确定性,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居住类消费支出占比从1960年代开始以2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波动演进。

从结构上看,居住类消费支出包括家具和家电设备消费支出(Furnishings and durable household equipment)以及家庭经营性消费支出(Housing and utilities)。1946-2016年,美国家具和家电设备消费支出占比缓慢下降,从1946年的5.3%降至2016年的2.5%。家庭经营性消费支出占比在1946-1963年持续增长,从11.3%增长至17.8%。家庭经营性消费支出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房租,包括非农房屋租金、自有非农住房租金估算、农场房屋租用价值、群体住房;二是与居住相关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供水和卫生费用支出、用电和天然气费用支出等。家庭经营性消费支出占比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繁荣引致的住房需求高涨。1964-2016年,美国家庭经营性消费支出占比稳中有升,从1964年的17.5%增至2016年的18.2%。

blob.png

3.5 行:出行类相关消费支出占比80年代中期之后迅速下降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与出行相关的消费支出占比呈现一定的波动,在1985年达到阶段性高点13.6%之后,开始迅速下跌。1946-1950年,美国出行相关的消费支出占比从10.1%上升至14.6%,随后围绕着13.5%的水平呈现出波动态势。在1985年达到阶段性高点13.6%,随后开始迅速下跌。虽然在1991-2001年和2010-2012年出现两次反弹,但总体的下跌趋势并未改变,美国出行相关的消费支出占比从2012的10.2%继续降至2016年的8.9%,边际上仍然保持下跌态势。

从细分支出来看,出行类相关消费包括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消费(Motor vehicles and parts)、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Gasolineand other energy goods)、交通运输服务消费(Transportationservices)。其中,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消费支出占比在1986年以前在波动中略有上升,1946年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消费支出占比为2.8%,1950年上升至7.1%的高点,随后有所波动,直至1986年开启下行趋势。1986-1991年,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消费支出占比由6.5%跌至4.7%,1991年开始一波缓慢的反弹,到2001年升至5.4%,随后继续下行趋势,2016年仅为3.8%。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波动较大,其走势与美国进口原油价格高度相关。1946-1972年,美国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总体呈缓慢降低趋势,从1946年的4.0%降至1972年的3.8%。1973、1978年陆续爆发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机,美国进口原油价格从1974年的12.5美元/桶暴涨至1981年的37.1美元/桶,同期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也从4.7%上升至5.9%。在此之后,随着油价的降低,美国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也开始下降,直至2003年迎来第二次上升。2003年由于巴以冲突造成中东地区局势紧张,油价再次上涨,这也带动了美国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从2003年的2.5%上升至2008年的3.9%,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汽油燃油及其他能源产品消费支出占比下跌1个百分点至2.9%,随后继续反弹并在2012年恢复到3.8%,2012-2016年下行趋势迅速且明显,在四年内跌至2.1%。交通运输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相对平稳,始终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1946年为3.3%,到2000年升至3.9%的最高点,随后开始回落,2016年为3.1%。

3.6 休闲娱乐:娱乐型消费支出逐步取代休闲型消费支出

1946-1960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与休闲娱乐相关的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从1946年的13.0%降至1960年的10.1%。1961年以来,休闲娱乐相关的消费支出占比持续走高,逐步升至2016年的13.5%。

blob.png

与休闲娱乐相关的消费支出包括娱乐商品和车辆(Recreational goods and vehicles)、娱乐服务(Recreationservices)、食品和住宿服务(Food services and accommodations)。随着娱乐商品和车辆以及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的上升和食品住宿服务消费支出占比的下降,娱乐型消费支出逐步取代休闲型消费支出。

娱乐商品和车辆消费支出占比总体上表现为波动上升,从1946年的1.7%增长至2016年的3.0%。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同样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要快于娱乐商品和车辆。1946年美国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为2.4%,到1989年增长至3.1%,并超越娱乐商品和车辆消费支出占比,2016年进一步增长至3.8%。食品和住宿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总体上表现为波动下降态势,但近年来边际上有所抬升。1946-1964年,食品和住宿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从8.8%降至6.1%,随后波动降至2001年的5.9%;2001-2010年期间基本维持在6%的水平。从边际上看,2010年开始有所提升,从2010年的6.1%上升至2016年的6.6%。

3.7 医疗护理:老龄化带动医疗护理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上升

二战后至今,美国家庭医疗护理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1946-2016年,美国家庭医疗护理支出占比从3.0%快速增长至16.9%。在此期间,除了1992-2001年从14.5%小幅降至14.0%之外,其他时期均保持快速增长。这种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有关,因为老年人群体是医疗护理的刚需群体。从出生率来看,美国人口出生率自1960年以来持续走低,从1960年的2.4%一路降至2015年的1.2%。出生率降低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老龄化。1960-2016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9.2%飞速上升至15.0%,1993-2003年期间略有回落,从12.6%降至12.3%,这也解释了1992-2001年美国家庭医疗护理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的降低。从人口年龄中位数来看,美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抬升,从1980年的30.0上升至2015年的37.8。

blob.png

3.8 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占比迅速上升

二战后,美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也体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一方面,1946-2016年,美国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占比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从1946年的2.6%增至2016年的7.7%。另一方面,在美国历次金融危机期间,家庭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比重也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美国家庭金融服务和保险支出占比的变化主要由三种因素决定:一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家庭提供了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和途径,二是普惠金融的发展使更多家庭能够获得金融服务,三是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善的保险服务。首先,从资本市场来看,除了金融危机时期,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都呈现出长期上涨趋势,股票市场稳定且持续增长的收益对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其次,从普惠金融的发展来看,美国金融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区银行的发达,由于历史上美国曾经对银行跨州经营进行过严格的管制,社区银行模式得以在美国蓬勃发展,这种银行经营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向信用良好但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主和家庭提供信贷支持。此外,保险市场的发展也为美国家庭提供了完善的保险服务,进而吸引美国家庭大量投资于保险产品。

blob.png

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展望

4.1 休闲娱乐消费发展大有空间

随着中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80后、90后以及千禧一代成为最活跃的消费主体,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后,更加重视休闲娱乐活动。这表现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的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连年增加。游戏领域《王者荣耀》最高日活达到八千万,今年三月份刚刚发布的《绝地求生》,中国玩家数量占比达到42%,位列世界第一。同时,在我国娱乐休闲行业的发展中也衍生出了独特的网红经济,自媒体时代的低门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人格,带动了新消费的发展。

中国休闲娱乐消费发展仍有很大空间,2016年中国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仅为2.5%,而美国休闲娱乐消费支出占比高达13.5%。消费升级带动了休闲娱乐行业的发展,但是一个行业不能只靠需求端的拉动,供给端质量的跟进才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blob.png

4.2 老龄化带来消费升级新机遇

伴随着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主体,相较于美国,中国2016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0.12%,仅相当于美国1972-1973年的水平,养老产业消费潜力巨大。以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例,2016年中国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仅为7.7%,远低于美国的16.9%。此外,我国老龄人口更多,养老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在快速转变,这也决定了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的老年市场存在着更多的机遇。

养老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医药保健、养老服务以及精神需求方面的增长。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食品费用的支出占老年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老年群体日益关注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由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向医药保健行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给医药保健行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blob.png

4.3 品质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品质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大方向,而过去很难与大众消费挂钩的奢侈品消费如今在中等收入群体中渗透率也越来越高。根据麦肯锡和贝恩咨询,1998 年国内奢侈品消费额仅为 50 亿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不足 1%, 2008 年到 550 亿人民币,开始呈现高增长趋势,2006-2011 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增长逾两倍,年复合增长率达 19%,日益成为国际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区别于美国的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于海外,由于海内外的价差加大,奢侈品店面少,新款产品上市较晚,海淘网站的发展等原因导致国内门店销售增长乏力。因此,降低奢侈品海内外价差、增加国内奢侈品店面、着力于打造本土品牌、将消费者的购买力引回本土,将是未来奢侈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4.4 财富管理行业存在巨大空间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扩大。中国居民的财富管理渠道主要有零售和高端两种。从零售渠道来看,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居民财富管理的主要方式以银行存款为主,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以及P2P等新型金融业态为居民零售渠道的财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3年第二季度余额宝规模仅42.44亿元,经过四年的发展,就大幅增长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15595.95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的净值也从2013年1月的27854.7亿元增长至2017年9月的111407.1亿元。P2P贷款余额从2014年1月的308.7亿元增长至2017年10月的11663.55亿元,月均增长8.5%。根据招商银行私人财富报告,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从2006年的25.6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88.0万亿元,在11年的时间里增长7倍多。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数量从2006年的18.1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187.0万人,增长超过10倍。着眼于未来,无论是零售渠道还是高端渠道,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财富管理的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

blob.png